每日新聞
台積電差點成為「德積電」 張忠謀自傳淚憶護國神山造山史:當時我只剩一條路
新聞 2024-11-28 風傳媒
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自2018年退休後專注撰寫自傳,歷時六年終於完成《張忠謀自傳》下冊,涵蓋他從1983-2018年護國神山台積電建立及其奮鬥的歷史,張忠謀更在接受《遠見雜誌》專訪時透露,書寫過程如同再度經歷人生,尤其是回憶創業時的點滴,經常寫到掉眼淚,更開玩笑表示,比起少年、中年,「老淚是比較少了,可是感情還是一樣的。」
張忠謀自傳重新鋪墊一幕幕人生往事,以「第一視角」重回台積電乃至於全球半導體產業的歷史現場,大致分為三個階段:在德州儀器(德儀)的25年職涯、工研院院長的三年、以及他人生最重要的創業經歷——台積電。張忠謀不僅回顧了自己的成長過程,還描繪了台灣半導體產業從無到有的「造山運動」,將科技政策推手如李國鼎、孫運璿、方賢齊等,這些佔據全球半部半導體史的重要名字們,如何與張忠謀的生命經驗互相輝紀錄下來,帶讀者重新回到護國神山創立的起點。
張忠謀提到兩次與台灣「與命運的約會」,第一次在「德儀」任職,第二次是到台灣來,「原本我以為約會的地點是工研院,沒想到在台積電。」他提到若那個時候是德儀CEO,一定會在台積電募資時就投資,取替飛利浦成為台積大股東。如此一來,或許台積電就成為「德積電」。
從1983至1988年間,張忠謀曾三度辭職——分別是德儀、通用器材與工研院。當時,他形容自己如「過河卒子」,無退路可走。「我沒有錯,我只是輸了而已!」受訪時,張忠謀如此總結工研院院長任內感想。之所以這樣說,跟他擔任工研院院長三年期間的三大改革有關,其中只有創辦台積電一項算是成功,其他兩項失敗收場,還被貼上「欠缺人和」的標籤。
「我三次辭職,已經無路可走,只剩下台積電這條路」,張忠謀說,57歲那年離開工研院後,將全部精力投入籌辦台積電,這才有了後來的成功。 此外,他也談及台積電創辦初期的秘辛,與曾是台積大股東飛利浦的微妙關係、 對台積電初期三位外籍總經理的評價、英特爾與蘋果的競合、對台積電未來的展外,以及美國總統川普所不知道的台積電勝出秘訣等。
轉自此處
張忠謀自傳重新鋪墊一幕幕人生往事,以「第一視角」重回台積電乃至於全球半導體產業的歷史現場,大致分為三個階段:在德州儀器(德儀)的25年職涯、工研院院長的三年、以及他人生最重要的創業經歷——台積電。張忠謀不僅回顧了自己的成長過程,還描繪了台灣半導體產業從無到有的「造山運動」,將科技政策推手如李國鼎、孫運璿、方賢齊等,這些佔據全球半部半導體史的重要名字們,如何與張忠謀的生命經驗互相輝紀錄下來,帶讀者重新回到護國神山創立的起點。
張忠謀提到兩次與台灣「與命運的約會」,第一次在「德儀」任職,第二次是到台灣來,「原本我以為約會的地點是工研院,沒想到在台積電。」他提到若那個時候是德儀CEO,一定會在台積電募資時就投資,取替飛利浦成為台積大股東。如此一來,或許台積電就成為「德積電」。
從1983至1988年間,張忠謀曾三度辭職——分別是德儀、通用器材與工研院。當時,他形容自己如「過河卒子」,無退路可走。「我沒有錯,我只是輸了而已!」受訪時,張忠謀如此總結工研院院長任內感想。之所以這樣說,跟他擔任工研院院長三年期間的三大改革有關,其中只有創辦台積電一項算是成功,其他兩項失敗收場,還被貼上「欠缺人和」的標籤。
「我三次辭職,已經無路可走,只剩下台積電這條路」,張忠謀說,57歲那年離開工研院後,將全部精力投入籌辦台積電,這才有了後來的成功。 此外,他也談及台積電創辦初期的秘辛,與曾是台積大股東飛利浦的微妙關係、 對台積電初期三位外籍總經理的評價、英特爾與蘋果的競合、對台積電未來的展外,以及美國總統川普所不知道的台積電勝出秘訣等。
轉自此處